驗收六層內架那天,正午的陽光格外刺眼,腳手架的鋼管被曬得發(fā)燙,手一碰就趕緊縮回來。我剛走到梁底,就發(fā)現(xiàn)很多支撐立桿明顯傾斜,正要掏出本子記錄,吳永青的聲音已經(jīng)響起來:“叫木工師傅過來,六層梁底立桿有問題,趕緊過來調!”看著調正后的立桿筆直立在模板下,吳永青才松了口氣:“六層是一棟樓的中心,這根桿歪了,澆筑時梁體一受力就會變形,咱們技術質量部的人,就得把‘嚴’字刻在心里,每一層都按標準來,才能對得起住戶?!?/div>
總工李光林的“突擊檢查”更是常事。有次檢查七層鋼筋,他剛走進施工層,目光就落在了鋼筋搭接處?!斑@里的搭接長度差了15厘米,不符合規(guī)范,必須整改?!彼种更c在鋼筋接頭處,語氣里沒了平時的溫和,多了幾分嚴肅。見我站在旁邊愣神,他把我叫到身邊:“六層的鋼筋搭接全合格,怎么到七層就出問題了?驗收時不能只看表面,得拿著圖紙一條一條對,每根鋼筋的長度、間距都不能馬虎。”整改完成后,他陪著我重新檢查,每一處搭接都用卷尺量過,確認全部符合要求后,才笑著拍了拍我的肩膀:“記住,質量是建筑的根,咱們可不能讓根扎得不牢?!?/div>
在這樣的“雙重把關”下,3號樓的進度穩(wěn)步推進:8月5日完成二層澆筑,8月20日完成五層澆筑,9月14日完成八層澆筑,離十一層封頂越來越近。
封頂之喜:在“堅守”與“見證”中讀懂初心
9月25日天剛蒙蒙亮,3號樓的頂層就熱鬧了起來?!皬?月1日到今天,55天趕了10個結構層,咱們得給住戶交一份‘零遺憾’的答卷?!笨偣だ罟饬值穆曇粼谝股锔裢馇逦?,也讓我心里的期待多了幾分沉甸甸的分量。
上午10點,封頂儀式正式開始。公司領導與業(yè)主單位負責人并肩走來,工友們自發(fā)地圍了過來,一同見證這一令人激動的時刻。10點08分,隨著一聲“吉時到”,千響鞭炮如驚雷滾地,紅色的綢屑裹著濃烈的硝煙騰空而起,在3號樓頂端劃出一道道跳躍的紅??;緊接著,數(shù)簇禮花刺破天際,金菊狀的花火在高空綻放,銀龍般的光帶穿梭其間,彩色的碎片像流星雨一樣墜落。人群的歡呼與禮炮聲交織在一起,身邊的工友們舉著手機拍照,有人激動地拍著我的肩膀,還有人對著樓頂大喊“封頂啦”——細碎的紙屑似彩雪飄落,落在安全帽上、工裝上,也落在每個人笑著的臉上,既將儀式的喜慶推向高潮,也為這棟樓的“成長”寫下熱烈而莊重的注腳。
就在這時,泵管里的混凝土帶著沉悶的“咕咚”聲,順著預設的路線緩緩流向頂層模板。我拿出手機拍下這一幕——照片里,11層的3號樓挺拔地矗立在晨光中,遠處的天河新市鎮(zhèn)在陽光下格外清晰,塔吊的長臂靜靜垂著,像是在為這場攻堅鼓掌。我忽然想起8月1日第一次握起靠尺時的緊張,手指都在發(fā)抖;想起第一次獨立驗收時的不知所措,對著圖紙看了半天也不敢確認;而現(xiàn)在,這些忐忑都變成了樓面上實實在在的“成果”——每一層平整的混凝土,每一根合格的鋼筋,都是我們用汗水換來的答案。
回望這55天,從盛夏的驕陽似火到初秋的微風送爽,從圖紙上的線條到眼前矗立的樓房,我不僅學會了鋼筋間距的檢查方法、混凝土澆筑的養(yǎng)護要點,更讀懂了“建設者”這三個字的重量——它不是簡單的“蓋房子”,而是帶著責任去堅守,用雙手為別人創(chuàng)造幸福。
我又想起項目圍擋上的那句話:“以建促城,為民筑家”。未來某天,當這里的居民搬進寬敞明亮的房子,當傍晚的路燈亮起,住戶們牽著孩子的手在樓下散步,老人們坐在長椅上嘮著家常,手里的蒲扇輕輕搖著,蝴蝶在綠化帶里飛舞時,我會清晰地記得:2025年的夏天到秋天,我曾是這片土地的建設者之一,曾為這個“家”扛過烈日、熬過夜晚,付出過汗水與努力。而這份記憶,會成為我未來工作中最珍貴的財富,激勵我在更多的建設項目里,繼續(xù)踐行“筑夢一方,造福一方”的初心。